杭州樓市再傳重磅消息
近日,杭州鐵路新村的“原建原拆”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。早在2024年,官方就曾回應過關于推進鐵路新村危舊房有機更新工作的內容。讓人們對老舊小區的改造充滿期待。今年年初,浙工新村作為杭州首個“原拆原建”和自主更新的小區順利交房,并為鐵路新村的改造提供了實質性的參考。浙工新村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,作為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,其中部分房屋還被鑒定為危房。這樣一個背景下,鐵路新村的改造顯得尤為重要。
重建成本與收益的博弈
需要注意的是,浙工新村的“原拆原建”代價不小。在政府推動下,2023年居民簽約后,重建項目正式啟動,整個項目的總投資高達5.3億元,其中居民自籌資金達到4.7億元。原有面積按1350元/㎡繳納建安費,若擴面20㎡則需支付34520元/㎡,車位另加20萬元。以80㎡的戶型計算,重建的總成本輕松突破百萬。盡管對于不擴面的居民,幾萬元的支出仍顯得相對劃算,但整體財政壓力依然不容小覷。
誘人的市場回報
盡管重建成本高昂,但重建后的市場回報卻讓人心動。重建前,朝暉片區的二手房均價約為3.5萬元/㎡,而浙工新村的掛牌價已達4.3萬元/㎡,靠近高架的房源更是穩居4萬元/㎡以上。這意味著,僅擴面部分就有近9000元/㎡的浮盈,而原有面積幾乎可以零成本翻新。這樣的回報率讓不少居民看到了希望。然而,鐵路新村若要復制浙工模式,面臨的成本可能會更高,情況也更復雜,這也是居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。
有機更新的多樣化選擇
不可忽視的是,老舊小區的改造并不只有“原拆原建”這一條路可走。近年來,杭州的城市更新策略逐漸從“大拆大建”向“有機更新”轉變。在2023年至2025年宣布的舊小區改造計劃中,許多小區被明確告知不拆,如西湖區的翠苑新村、郵電新村、文三新村等知名老小區,以及拱墅區朝暉街道、米市巷街道的一部分小區。這些小區未來將通過綜合改造來提升居住環境,例如加裝電梯、修繕外立面、完善配套設施等,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。
因地制宜的改造策略
無論是選擇“原拆原建”還是有機更新,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讓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。對于鐵路新村的未來改造,如何因地制宜地結合實際情況,制定出合理的更新策略,將是關鍵所在。居民們的生活質量提升,離不開這些細致入微的規劃與努力。
在杭州這片快速發展的土地上,老舊小區的改造與升級正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只有通過多元化的改造方式,才能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,為他們創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。
- 杭州樓市
- 鐵路新村
- 原拆原建
- 有機更新
- 老舊小區